重庆文化和旅游协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工作 > 正文

两会传音丨让“网红”变“长红”—《中国之声》专访重庆副市长但彦铮

发表日期:2024-04-09    

# 让“网红”变“长红”—《中国之声》专访重庆副市长但彦铮







“重庆的旅游像重庆的火锅一样‘红’。”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十七届中央副主席、重庆市委会主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但彦铮接受中国之声两会高端访谈《会里会外》专访时,分享了一组数据:2023年,重庆接待过夜游客突破了1亿人次,重点监测的130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达1.53亿人次。


图片


近年来,重庆旅游热度攀升,一条普通的夜景视频在短视频平台收获千万播放和百万点赞,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重庆独特的山川格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但彦铮心中的“流量密码”。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重庆打造特色消费场景、推动巴蜀文化走廊建设、擦亮长江文化保护名片……一系列举措,助推重庆走好差异化发展之路。

已有的成绩固然喜人,但对但彦铮来说,这还不够。“重庆不仅仅想做‘网红’,我们要把‘网红’变成‘长红’!”



1、重庆旅游之路怎么走?

展现“千面”风情,川渝互联互通


主持人:提到重庆,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网红城市”这个词,听说前不久的春节假期,重庆的旅游又特别火,您认为重庆为什么这么“红”?

但彦铮:重庆的“红”,在于独特的山川格局与肌理,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同时嘉陵江穿城而过,在渝中区朝天门交汇,山水城景融为一体。先天的自然优势造就重庆“一城千面”的城市特质,带动洪崖洞、轻轨穿楼、开往春天的列车等相继“出圈”,既有“赛博朋克”式的未来感,又有鲜明独特的城市浪漫,拥有着无可比拟的高辨识度。

重庆的“红”还在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重庆是文化的交流交汇地,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在这里交织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巴山蜀水的儿女。

当然,重庆流量密码不只有风景、美食,还有“魔幻8D”,更在于游客可进入、可参与的城市生活。热情周到的全方位服务、严格规范的执法监管、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为游客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主持人:重庆曾连续四年荣获“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过去这一年,不少城市“夜经济”也搞得火热,大家会不会面临一种“同质化”竞争,重庆如何特色发展?

但彦铮:现在全国旅游就跟其他行业领域里面一样很卷,而且卷得还不是一般,但我们仍有信心,因为重庆“一城千面”,生活场景丰富,真正具有持续力的是以文化为载体,自然社会生活常态所凝聚出来的,更具有常态性。我们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把“网红”变成“长红”。

主持人:如果去西南旅游,很多人会连着川渝一块玩。川渝两地有一个“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这是个什么概念?目前建设情况如何?

但彦铮: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重要任务,涉及文旅资源挖掘、旅游线路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等诸多方面。目前,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正从全面起势迈向深化拓展阶段,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一是推动了一批重点项目。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充分利用两地丰富的石窟寺遗址遗存和文物文献,共同讲好巴渝石窟寺故事。

二是推动了巴蜀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共同推动川渝宋元山城体系、川渝盐业体系、蜀道等申遗工作,合作保护同根同源非遗项目。

三是深化了艺术交流合作。川渝联合成功申办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联合举办川剧节、巴蜀合唱节等系列活动。

四是提升了公共服务互联互通水平。打造“成渝地·巴蜀情”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实现成渝两地图书馆的图书通借通还服务。

五是促进了文旅消费联动。推出“宽洪大量”“点石成金”等跨省文旅品牌组合。

2024年,我们将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行动担负起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使命。



2、如何保护和传承长江文化?

深入挖掘内涵,推动文旅融合


图片


主持人:重庆近年来开展了多个长江文化保护传承重大项目建设,重庆和长江的故事,还有什么是您想在这里分享的?

但彦铮:近年来,我们从4个方面扎实推进长江文化保护传承。

一是抓考古,丰富长江文化内涵。我们围绕全市长江流域人类起源、巴文化等重点考古项目,实证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

二是抓研究,扩大长江文化影响。我们完成《长江三峡文化发展研究》等一批重点研究课题,还举办了首届长江文明论坛,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共话长江文明,推动长江文化传承、研究、转化。

三是抓项目,推进长江文化保护。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实施白鹤梁题刻、石宝寨等保护工程,建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17家综合性公共博物馆,构建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体系。

四是抓品牌,活化利用长江文化。石宝寨、白帝城等历史文化景区成为三峡文化旅游地标,湖广会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等成为文旅热门打卡地,19个项目入选首批“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长江文化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主持人:重庆的长江文化源远流长,对中下游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如何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如何擦亮“长江文化”名片?

但彦铮:一是突出精神引领。召开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的意见》,进一步提高站位、统一认识。

二是突出交流传播。讲好长江的故事,重庆的故事,中国的故事。让所有的文物不仅“活”起来,还要“火”起来。

三是突出区域合作。高质量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加强与沿江省市交流互鉴。

四是突出文旅融合。壮大“大三峡”旅游产品服务体系,推进长嘉汇世界级旅游景区、长江文化艺术湾区等项目建设。培育文化研学、山水观光、乡村民俗、演艺等特色文化产业,打造长江文化产业带。


图片


3、如何促进文旅消费?

丰富产品供给 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主持人:今年2月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重庆打造消费新场景被点赞。重庆在打造消费新场景方面,有哪些亮点?

但彦铮:着力打造核心区的消费功能,打造了一批新消费地标,打造了一批特色消费场景。比如我们历史上曾修建过许多地下人防工程,利用这些进行多场景应用,打造了“洞子火锅”。同时,打造“不夜重庆”新名片。

主持人: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文娱旅游、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重庆在促进文旅消费方面有什么计划吗?

但彦铮:一是繁荣城市休闲消费,培育文化体验、体育运动、剧本娱乐等休闲业态,丰富“吃住行游购娱”产品供给。

二是提质乡村旅游消费,深度挖掘高山生态、气候等资源,大力开发以夏季避暑为主的候鸟式康养度假产品,打造一批国际康养避暑旅游目的地。

三是扩大文旅融合消费,提质升级旅游演艺产品,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景区化打造,增加艺术节、音乐节、戏剧节等文化活动供给。

四是提振“旅游+”综合消费,推动旅游与科技、交通等跨界融合,搭建更多消费场景。

五是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围绕年轻群体消费需求,发展沉浸式演出、文化主题餐饮等新产品新业态,发展电竞、动漫等产业,积极培育国货“潮品”等新的增长点。

《文章来源: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导游问题首次上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戴斌为导游发声







每到旅游旺季,媒体上关于导游的负面新闻就多了起来。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秩序整顿,也多指向旅行社和导游。

我们不禁要问:违规者在全国导游群体中,究竟占多少比重呢?

显然,答案是:没有哪家权威机构给出调查结论。

随着多数媒体“报忧不报喜”的报道,人们对导游形成了刻板印象:导游仿佛成为了没素质、坑蒙拐骗的代言人——导游遭遇“污名化”。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于今天(3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提交了《关于优化导游执业环境提升导游形象的提案》。

国家旅业了解到,这是导游问题首次上两会。在提案中,戴斌表示,通过对北京、云南、贵州、山西等地导游协会和凯撒、春秋、广之旅等旅行社的调研发现:社会声誉低、执业条件保障不足、维权渠道不畅、职业成长空间有限等问题,在导游人员中普遍存在。

针对这些普遍问题,戴斌在两会上帮广大导游群体说一些肺腑之言,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有色眼镜

导游频遭污名化

增加正面报道,切忌误伤合法者


对于开篇提及的有关导游“满天飞的负面新闻”,以及“总是都充被整顿对象”的问题,戴斌建议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主管部门加强对导游群体的正面宣传报道,切实提升导游群体的社会声誉和职业自豪感。

戴斌指出,对违规的导游要依法依规处理,但是提倡就事论事,需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导游污名化。

如果案件通报和新闻报导的案例,是由没有导游资质的从业者从事导游业务造成的,应由市场监管、公安、城管和旅游部门联合执法,不再使用“黑导”,以免误伤合法经营的导游群体。

同时,戴斌还提倡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主动联系导游,鼓励优秀导游参加各级人大、政协和群众团体工作,积极为导游群体发声。


权益保障

在文博场馆讲解遭限制

国家应保障导游的执业范围


近年来,一些热门文博场馆以“避免社会讲解参差不齐和给馆内秩序带来的混乱”为名,规定“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确因工作需要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的单位,须提前5天提出申请,报备讲解内容、讲解人员、活动流程、安全责任等材料”。

戴斌表示,此类规定限制了国家认证的导游执业范围。

针对“导游的执业范围遭限制”的问题,戴斌建议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以行政法规和行政执法保障导游执业,对于执有合规导游证书且带团执业的导游,允许其进入文博场馆并向所带团队的游客做讲解。

同时,建议文物主管部门对讲解内容和讲解方式做出规定,但不能对导游做出禁业限制而只能接受内部讲解员的讲解。


依法依规

修订管理条例

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戴斌注意到,挂靠旅行社的导游很难获得应有的劳动报酬和职业保障,不少导游为了生计而不得向旅行社“买团”。

因此,戴斌建议国务院修订《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对导游人员与旅行社的劳动合同、带团的劳务合同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允许导游自由执业、兼业,允许导游接受客人自愿给付的小费。

并且,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对A级景区和国家级度假区提出明确要求,落实好执证执业导游“十免一”政策;要求星级饭店和旅游住宿企业为执证执业导游提供必要休息场所,航空、铁路、邮轮游艇和公路交通企业为导游执业提供必要的便利,包括但不限于设施专门的旅游团队通道、餐饮服务,以及为导游人员提供必要有的安全指导和工作协助。


发声渠道

维护声誉和利益的渠道不足

成立国家级导游协会是必要的


戴斌发现,因为旅行社和导游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旅行社协会无法真正代表导游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由于没有全国性的导游协会,导游的群体的声誉,以及个人利益的受损失时救济渠道不足。

现在的导游组织多是在旅行社协会下设立导游分会或者专业委员会,少量地市设立了独立的导游协会,为全国性导游协会的成立做了相应的组织准备。因此,在地方导游协会、旅行社协会导游分会的基础上成为中国导游协会或地方导游协会联合会,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据此,戴斌建议,在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民政部在地方导游协会的基础上,指导创建国家级导游协会或者导游协会联合会。

截止到2023年底,北京市共有执照导游3万人、执业者1万人,其中党员占23%。在筹建过程中,既要注重发挥行业组织党建指导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导游群体中党员的行业影响力和组织动员力。

《文章来源:旅业网》